...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是山

<見山是山>
人云亦云。
你以為看到了山,可是事實未必。
你以為知道了答案,但看到的只是表面,也許事實跟所瞭解的有很大的差距。

<見山不是山>
每個人心裡所見的不同,會覺得自己的看法是對的。

<見山仍是山>
山是不動的,原來是自己的心在變。
事物本來很簡單,但必須經過觀察、瞭解、思考的過程,才能進入根本。
    
    在服務的過程中,台哥總愛來約我一起分享他生活的嗜好—到某間吃到飽餐廳用餐。他來邀約我時總會跟我述說著:在那用餐已經是常客了…老闆、工作人員都跟他很熟…還拿到了許多八五折折價卷…其中,他最愛與我分享的是…那間餐廳的會計很漂亮!
    某次應邀前往用餐,台哥熱情的為我招呼哪區是沙拉、熟食、水果、點心等,而一切也正如他所跟我介紹的︰與店員非常的熟…有優惠最多的折價卷等。我們邊吃邊聊了許久,台哥持續的與我分享他常來這用餐的心得,但他也奇怪為什麼一直沒見到那位很漂亮的會計?
    餐畢結帳時,台哥好奇的詢問怎沒看到會計?櫃檯服務人員納悶的問:會計?…在他們後續的談話中,我才慢慢的瞭解到他們談話內容的誤會,而同時間在我心中也起了一個非常大的漣漪…
    原來我常聽到台哥所表達出來的「會計」一詞,與我所認知的「會計」不同。我認為的會計,是職務專責在管理及出納財物的人;而台哥所認為的會計是有在收錢的人,他就會認為他是會計。他一直介紹的很漂亮的會計,實際上只是那餐廳的工讀生而已。
    原來,我的理解和台哥的表達不完全相同。

    還有另一個故事…
    某次,電話那頭傳來惠爸怒不可遏的聲音,表示最近與阿惠因為某事,而父女兩人間吵的不可開交,希望我能協助溝通…
    晚上到阿惠家後,花了不少時間仔細的分別聽聽父女兩人的想法。聽完後,我發現他們溝通中的盲點,同樣的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原來,兩人想要表達給對方知道的是不一樣的…
    前陣子,阿惠跟老闆娘預支薪水買保健食品給惠爸。惠爸對此事非常的生氣,氣阿惠還未領到薪水,就先預支買東西;而阿惠也是非常的生氣,氣惠爸對自己的好意不領情,還被責罵。兩人因注意的點不同而一直爭吵不休。在清楚知道兩人想要表達的事後,我協助將他們想表達的事讓對方瞭解,也提醒他們:當兩人都在氣頭上時,是會聽不見對方的聲音的!若以後還有衝突時,就先約個時間,冷靜點後再談吧!
    其實,只要能站在對方立場想一下,就能感受到對方的心。

    『事實』,可能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樣子!…
    或者說,『事實』,也可能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見聞不一樣,認知不一樣,領悟不一樣,同樣是山,就會有不同見解…

    一般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少有人知覺所看到的事物中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錯的?當我知道台哥表達的與我所想的不同時,我開始去思考…我們常常帶著自己既有的思考模式去詮釋我們所看到的一切,但有時候,事實並非如同我們當初所想的那麼篤定,因為其中還涵括了個人的認知、文化與教育背景的因素,再加上思考的盲點、不理解、缺乏耐心…誤會就這樣的發生了。
    這兩次的誤會,是個美麗的誤會,沒有嚴重的後果,但帶給我極大的震撼,讓我瞭解到當面臨一件事或一個問題時,別急著下定論,而是先多聽、多問、多瞭解,並時時準備好跳脫自己原先的框架,客觀的評估所見到的事。雖然服務使用者的認知理解情形常與我們有所不同,但我們在與家人、朋友互動時不也一樣會有相同的情形?若我們都能多些耐心去瞭解,以及省思,我相信社會就能越來越美好的!
    讓我們試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看更寬廣的視野吧!
    
文/成人組社工 林郁勝

0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