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詹樣基金會第二屆「慢飛天使家長療育故事」徵文活動,歡迎家長踴躍投稿!(徵文截止日100/10/30)


王詹樣基金會第二屆「慢飛天使家長療育故事」徵文活動,歡迎家長踴躍投稿!(徵文截止日100/10/30
  • 主旨:為藉由家長分享其照顧發展遲緩幼童之療育過程與心路歷程,以提供給其他遲緩兒家長相關經驗並給予情緒的支持與鼓勵,本基金會辦理第二屆「慢飛天使家長療育故事」徵文活動,敬請貴單位協助發送活動報名簡章,並將本活動訊息公佈於貴單位網站,以使更多的家長得知本訊息踴躍參加,請查照
  • 說明:
  1. 本徵文活動獎項如下:第一名(1位)一萬元、第二名(1位)八千元、第三名(1位)六千元、第四名(1位)四千元及佳作(5位)長庚生物科技七葉膽禮盒一組(價值1,200元)。
  2. 本徵文活動一律採紙本郵寄報名,請於100/10/30前檢附相關文件(詳如徵文活動報名簡章),投稿至「王詹樣基金會」。
  3. 本基金會將邀請早療實務專家及學者進行評審,於100/12/15前公告成績於本基金會網站,並以電話方式通知得獎者。有關本徵文活動簡章及報名表電子檔,可登入「早療交流平台」閱讀及下載http://www.wjy.org.tw/j20r/cus/art/Cc1a06.do?dc_btn_0=Func_View&dc_id_0=20110826152711297
  4. 本基金會網站「早療交流平台」除原「專業人員」外,現已開放「家長」可成為會員,請貴單位協助鼓勵家長上網登入本平台加入會員,以瀏覽各項最新早療訊息,進而自我提升療育知能。

【好書推薦】養男育女調不同

養男育女調不同
~大腦不同,學習型態不同,情緒表達方式不同,教養方法當然應該不同!

  • 作者:Leonard Sax
  • 譯者:洪蘭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 ●內容大要
  • 男生女生真的有那麼不同嗎?

  • 過去大部分的專家認為男生女生的不同,來自父母、老師和朋友對待他們的方式不同。這二十年來,排山倒海的研究資料讓我們看到這個差異的顯著性和重要性──性別差異的確存在,它是大腦生物基礎上的不同,這對孩子的教養與教育非常重要。
  • 在本書中,心理學家薩克斯醫生帶領著父母走過許多性別差異的迷思,他解釋孩子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如何學習、如何反應。他從紀律、學習、冒險性、攻擊性、性和毒品等諸多主題切入,讓我們看到男生和女生在遊戲上不同、在學習上不同,他們衝突的型態不同、辨識方位的策略不同、看外界的方式不同、連聽力敏感度都不同。
  • 薩克斯醫生是單性教育的主要領導者,他提出許多男女分班上課好處的例子,非常有說服力。不同於許多教育學家和教養專家都認為性別差異應該被忽略或被抹滅,他主張父母、老師應該要超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認識並且利用這個生物上的差異,來使女生成為女生,男生成為男生。我們的任務是創造一個鼓勵和珍惜男女天生性別差異的社會,並且同時讓每個孩子都有相對公平的機會。

  • ●作者介紹
  • 利奧納德o薩克斯(Leonard Sax, M.D., Ph.D.)

  • 是醫生也是心理學家,為美國單性公立教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ingle-Sex Public Education, NASSPE)的創辦人和執行長。學術性相關研究發表在許多知名期刊上,包括《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ral Neuroscience)、《美國醫學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美國營養學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以及《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等等,並著有《浮萍男孩》(遠流出版)一書。他是知名的演說家,一年在全球有五十場的演講,曾多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公共電視(PBS)、福斯新聞(Fox News)、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之聲(Voice of America)、《今日秀》(The Today Shows)及許多其他節目的採訪,討論性別差異在孩子學習上的重要性。他住在馬里蘭州的蒙哥馬利郡。

  • 電子郵件信箱:leonard-sax@prodigy.net
  • 美國單性公立教育協會網站:http://www.singlesexschools.org

  • ●譯者介紹-洪蘭
  •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和陽明大學,目前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已翻譯三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浮萍男孩》、《改變》、《學習樂觀.樂觀學習》、《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奈米獵殺》、《恐懼之邦》、《語言本能》和《教養的迷思》等,並著有《講理就好》等十本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近一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

  • ●導讀
  • 正視男孩女孩大腦差異:從養育到教育/洪蘭
  • 我生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時代,我的母親因為生了我們六個姐妹,不得祖母的歡心,我的父親也因沒有聽從祖母的話,把我們送出去作養女不得祖母的諒解。所以我們小時候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考不上北一女不要念,考不上台大不要念。」只有考上公立學校,祖母才會勉強讓我們去念。所以我們小時候都很希望自己是男生,男生會做的事,我們一定可以做,父母也把我們當男生栽培,再辛苦都讓我們念書,使我們將來比男生有出息。母親更要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拿到博士,有一技之長,自己會賺錢,不必看人臉色。
  • 因為家中都是女生,念的又是女校,平常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男生,所以一直到上大學,我都不覺得男女有什麼不同。尤其在課業上,女生的成績一向是比男生好,每學期班上拿書卷獎的都是女生,所以總是覺得女生跟男生沒差別,如果有差別一定是別人的偏見。我們被訓練得對男女性別議題很敏感,處心積慮要去證明兩者是一樣的。
  • 這個迷思一直到我出國留學,經驗、見聞多了,才感到男生女生的確有不同。在國外我常迷路,因為對方向沒概念,我發現我雖然一樣會看地圖,但是如果我要往北,我的地圖一定要朝北,如果地圖朝南,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把它在腦海中轉過來。到我兒子十歲時,有一天開車在找路,我發現他看地圖的能力已經超越我了,坐在那裡拿著地圖指揮著我左轉或右轉,我才第一次相信或許在某些能力上,男女是有先天大腦上的不同。有了這種感覺後,我開始注意男女在各種能力上的不同,就發現女生指路都用地標和顏色:看到麥當勞左轉,看到右邊白色的教堂右轉,過去第三家紅色的房子再右轉……,但是男生都是說:中正路向東走二公里……,因此,我學會了問路時只問女生,因為問男生沒有用,我搞不清楚東在哪裡。
  • 這些因性別有差異的困惑我在心中放了很久,雖然坊間陸續有一些關於男女性別差異的書出來,但是對我來說,沒有實驗證據的書是「閒書」不可當真。一直到一九九九年我看到一本從大腦科學上來談男女性別差異的書出版,立刻把它翻譯成中文,就是《腦內乾坤》(Brain Sex,中譯本遠流出版)這本書,它的副標題是「男女有別,其來有自」,男女在各種能力上的差別是先天大腦設定的。有科學證據的書果然不一樣,這本科普書賣得很好,這在一般人不肯買書的台灣很少有的,最近甚至計劃改版,顯現這方面知識是很多人的需求。
  • 然而科學一直在進步,很多新知識不斷的湧出來,腦科學更是一個進步最快的領域,透過腦造影技術的精進,這十多年來我們對大腦在性別上的知識又累積了很多,所以覺得應該要再介紹更新的觀念進來。尤其國外非常注重大腦知識在教育上的應用,布希總統一上任就宣布「這是腦的十年」(It's the decade of brain),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蕊也在白宮召開腦與教育的記者會,強調大腦發展與學習上的關係。
  • 很多有經驗的老師都覺得教男生和教女生是不同的,他們用一樣的方法教,但出來的成果卻不同。《養男育女調不同》就是一本最新的從大腦神經結構上的不同來看男女性別差異的書,對很多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作者說明了男生和女生學習的方式不同,所以認為男女合班上課對男女生都不公平,他建議同校但分班,甚至男女分校。這個主張乍看之下好像開倒車,因為在一九六○年代,女權主義者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使得單性學校如西點軍校收女生,現在居然又說要回復單性學校,這不是開倒車嗎?但是把書看完就明瞭了,因為書中列舉的理由我在北一女時都親身經歷過。在女校中,我們做任何事都不會考慮性別,女校中的女生會很自然的選擇去吹小喇叭或打鼓,在北一女立志要念物理和數學的同學比比皆是。但是男女合班就不一樣了,女生會比一般女性更女性化,不會選擇念理工科也決不肯去吹小喇叭,男生也更要裝出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慨。所以男女合校的女生最在乎的就是她的外表,尤其現在髮禁又解除了,更要花很多時間去打扮自己(朋友說她的孩子每天一進了浴室就出不來,在裡面想盡辦法使自己更漂亮)。不過作者主張男女分班最主要的理由是在教學策略上應有不同,這本書應該可以說服很多老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及出家庭作業上有所不同。
  • 本書另一個重點是管教、紀律方式。作者認為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是監督保護他的人。朋友是平等關係,朋友的話可以不必聽,但是父母是監護人,長輩的忠告不可當耳邊風。所以作者說,如果你覺得孩子應該要上某個夏令營,而他不肯去時,你要堅持,因為父母有責任打開孩子的眼界。人不可能喜歡一個不曾接觸過、不知道的東西,如果他接觸過了,仍然不喜歡,便可以作罷;但是要讓他先試試看,所以父母應該儘量讓孩子接觸不同的新東西,培養他的多元化。
  • 作者也說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不要孩子抽菸,自己就不可以抽菸,因為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教育應該從家庭開始。他認為現在過動兒這麼多,有一部分原因是這些孩子從小缺少家教。現在父母都順著孩子的意,不吃蔬菜便由他去,改吃漢堡、炸雞;不想睡覺便由他去,徹夜看電視、打電動……他認為這是不對的,因此在書中,他花了一章的篇幅來解釋紀律的重要性:一個沒有紀律的孩子是無法受教的,一個不能受教的孩子,他的前途便有限了。父母以為順著孩子的意,不讓他哭鬧便是愛孩子,其實反而害了他,進了學校後便被視為過動兒。書中舉的例子中,竟有十歲大的孩子一天要吃三顆藥,令人震驚,也令我們沈思。很多時候過動兒不是真正的過動兒,是後天不恰當的環境造成的。書中提到的傑夫瑞是個過動兒,但是他卻可以在非洲茂密的草叢中一動也不動的坐上好幾個鐘頭等待獵物的出現,跟《愛因斯坦的孩子》(A Smile as Big as the Moon,中譯本遠流出版)中的過動兒一樣,當他們有目標時,他們可以學會控制自己,一樣可以完成任務。
  • 這本書的前半部從科學上來破解很多迷思,如腦大不等於聰明;後半部談教養孩子的方法,兩者都非常重要。腦大就聰明是我們台灣最深入人心的一個迷思,書中舉實驗證據說明腦的大小跟身高體重有關,雖然女性腦比較小(在校正過身高體重後仍如此),但是女性大腦每公克組織的血流量比男性高,在許多重要部位,女性大腦細胞比較大,可以接收比較多的訊息,女性大腦功能的分布也跟男性很不一樣。作者說我們不應該問男生比較聰明還是女生比較聰明,應該問「在做什麼事的時候」男生比較優勢還是女生比較優勢。他說去爭辯刀叉好還是湯匙好是沒有意義的,必須看你是要喝湯還是要切牛排,如果掌握住這點,就不會發生哈佛校長桑默士(Summers)失言的事了。
  • 在台灣,很多孩子過得很不快樂,追根究柢,是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讓孩子的長處表現出來,反而提早給孩子很多他能力還做不到的作業,打擊了他的自信心。現在幼稚園所教的東西是我們以前進小學才學的,孩子還未準備好就教他閱讀、寫字、作心算,會使這個孩子痛恨學習,而且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每個人開竅的早晚不同,但是被分到後段班、放牛班(或直接被稱作笨班)的孩子自尊心所受到的打擊,卻是沒有什麼可以補償回來的。
  • 書中的例子我們每天都看到,一個孩子雖然才五歲,但是老師嫌他笨、不喜歡他,他馬上知道。麥修的故事令人不忍,當孩子不肯上學時,父母要靜下心仔細檢查一下孩子的課程與他能力之間的關係,揠苗助長只會害死苗而已,沒有任何好處。孩子早一年上學與晚一年上學其實無關緊要,因為人生很長,對一個平均壽命七十八歲的現代人來說,他是五歲入學還是六歲入學又有什麼差別呢?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時間一拉長,現在覺得不得了的事,以後回頭看起來不過爾爾。書中凱特琳自殺時的遺書上寫著:「真實的我是又胖又醜又笨的女孩……我不想做真正的我,我恨那個女孩……」這難道不是我們很多年輕人的心聲?我們都不喜歡真實的自己,都不能面對晚上卸下假面具的自我,所以才有這麼多的自殺案例。父母老師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優點,找出他的長處,孩子就不會覺得活著很痛苦。
  • 在現在的社會,權力已從父母手中轉到尚未成年的孩子手上,父母什麼事都要徵詢孩子的意見,肚子餓了嗎,要不要吃飯?太晚了,要不要去睡覺?作者強烈質疑這是對的事情嗎?他說一個功能良好的家庭不是民主的家庭,重要的事孩子不應該有投票權,因為孩子心智未成熟,就像未成年人不能參政一樣,父母對孩子有監督保護的責任,小孩應該聽大人的話。當然他不是主張獨裁,但是書中舉的例子讓我們看到過猶不及都是不好,父母可以信任孩子,但不可以放任孩子。所以他說,把電視機及電腦放在公共空間,使孩子看電視或上網時,父母隨時可以監督,這不是侵犯隱私(因為沒有進入孩子的臥室),這是監督保護,使孩子不受色情、暴力的污染。
  • 二○○五年《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的主題是「家庭教育」,他們訪問了很多國中生,發現孩子最痛恨的是「補習」,最希望的是「父母聽他說話」,這本書可以跟家庭教育專刊互補,讓父母知道應該怎麼帶孩子才是真正對他好。作者說「快樂時間」(跟孩子一起做他喜歡做的事)和「管教時間」應該是七比一,如果花在管教上的時間比陪他玩的時間還多,父母就要檢討。如果台灣父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孩子會快樂很多,精神科病房也不會人滿為患。
  • 這本書是這幾年來少見的有理論根據的教養書,它使我停下手邊原先在翻譯的另一本書,盡全力先把它譯出來。在目前混亂的社會,它有迫切性,社會、家庭、學校是教養孩子的三個支柱,缺一不可,一個國家的希望在孩子,只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時,我們台灣才有希望。


  • ●推薦
  • 直到最近,對於性別差異的爭論仍然有兩組人馬,一派認為性別差異是天生的並且應該欣然接受;另一派則認為這樣的差異是後天學習來的,並且應該透過改變男女平等的環境將之消除。薩克斯是少數執其中道的學者─他篤信男孩、女孩天生就不同,我們應該提供適性的環境以免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 ─《時代》(Times)雜誌,二○○五年三月七日封面故事

  • 利用學術研究並佐以執業上個案的軼事與教室觀察,薩克斯醫師對於防範毒品濫用與提高學習動機等主題提出了他的建議……這本書確實發人省思,而且薩克斯在他所提的主張背後都有堅實的科學根據……對於想要為孩子在面臨成人之路的挑戰上做最充足準備的師長來說,《養男育女調不同》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 ─《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

  • 令人信服的心理學家暨家庭醫師薩克斯,利用二十年來科學研究的文獻,為男孩、女孩在各方面不同的證據提供了一個導覽……這在本極易讀的書中也包含了對教養機敏的建議、協助青少年避免毒品以及過早開始性行為。薩克斯的發現、洞見與激動人心的觀點,應該很能引起家長的興趣並對他們多所助益。
  •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

  • 身為一個國小校長,我經常在注意關於因性別所導致學習差異這方面傑出的文章與書籍,《養男育女調不同》是我讀過最好的作品。
  • ─約翰.韋伯司特(John Webster),聖安東尼學院(the San Antonio Academy)校長

  • 一本有說服力的新書……(薩克斯醫師)引述了大量的學術研究以顯明男孩與女孩在許多方面的差異,從他們大腦的發展到他們如何處理壓力。
  • ─瑪格麗特.溫特(Margaret Wente),《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

  • 《養男育女調不同》是本傑出的博學之作,我要把它列入今年夏天的「教師閱讀書單」。
  • ─保羅.克瑞格(Paul Krieger),基督學校(Christ School)校長

  • (薩克斯)挑戰家長與老師,看他們是要接受研究上關於性別差異最新的證據;還是甘冒子女在教育成績與情緒健康的風險,仍堅持沒有性別天生差異這回事。
  • ─瓊安.古德(Joanne Good),加拿大《卡加利前鋒報》(The Calgary Herald)

  • 《養男育女調不同》蒐羅了範圍極廣的發現,從女孩對壓力的反應方式,到反毒廣告的訴求竟然成為鼓勵青少男吸毒的歷程,以及這一切差異都是打出生就設定好的事實。
  • ─加拿大《國家郵報》(The National Post)

  • 超有趣的……挑戰我許多基本的假設並使我能以一個新的角度思考性別。
  • ─瓊.霍頓(Joan Ogilvy Holden),聖史帝文學校(St. Stephen’s School)校長

  • 《養男育女調不同》是本對老師及家長而言深富教育意義的手冊……能創造因應男孩與女孩差別的教育方式。
  •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 對家長和老師來說,《養男育女調不同》是個了不起的資源,薩克斯醫師結合了他本身關於性別議題研究上淵博的知識,以及行醫執業上中肯的建議,行文順暢易讀。我等不及要我學校的同事一起閱讀、討論。
  • ─瑪莎.卡茲(Martha Cutts),國家大教堂學校(National Cathedral School)高年級部主任

  • 我對薩克斯醫師在《養男育女調不同》書中,所展現出對於科學的敏銳度及其隱含的意義深懷感謝,尤其因為它清楚的呈現出許多立意良善的社會抗爭,所傷害的竟是那群他們原本想幫忙的人……《養男育女調不同》是一本重要的著作,我向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關心正向社會發展的人推薦這本「必讀」佳作。
  • ─希拉蕊.威廉森(Hillary Williamson)主編,書蟲網站(BookLoons.com)

  • 在這本平易適讀的好書中,薩克斯醫師結合了他廣博的科學文獻知識與許多有趣的個案研究,提出他對單一性別教育利多的主張。
  • ─珊卓.魏托生(Sandra Witelson),麥克邁司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神經科學愛因斯坦講座教授

  • 棒極了……這本書對性別採取一個有別於傳統的觀點,薩克斯說:「強力主張中性教養孩子的教育制度,反而使男生和女生更加刻板印象化。」按照薩克斯的說法,教養你兒子長大成為一個關心、體貼男人最好的方法是先讓他當個男孩;培養女性數學家最好的方式是首先讓她當個女孩……我認為薩克斯談到重點了。成熟的男人和女人確實帶有刻板印象中屬於相對性別的一些特質,但最容易達到成熟的方式是首先得要有自信的當個男人或女人……薩克斯補充說今天的孩子比較不快樂又缺乏自信,是因為沒有人教他們怎麼當一個男人或女人,這論點相當有力,即使是顯而易見,一旦你敢去思考它……在近來連續所出版瑪莉.艾柏絲黛(Mary Eberstadt)的《美國孩子自己在家》(Home-Alone America)與薩克斯的《養男育女調不同》,我們看到了兩本關於家庭生活與童年發展上重要、創意並且政治不正確的佳作。
  • ─史丹利.克茲(Stanley Kurtz),《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Online)雜誌

【訊息分享】 天主教百年教堂建築藝術文物展、文物藝術展


【訊息分享】100.08.20 善化高中管樂社活動


演出時間: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晚間19:30
演出地點:樹谷園區服務中心-- 音樂廳
索票點:
 【樹谷園區服務中心】/時間:08:00~17:00
                                      電話:(06) 5889955
                                      地址:744台南市新市區中心路8號
  
【綠水樹谷活力館】/    時間:06:00~22:00
                                      電話:(06) 5889989
                                      地址:744台南市新市區紫楝路22號


【志工需求】早療日托需要帶領學生進食之志工


早療日托班
急需要帶領學生進食之固定志工
請有意願者或疑問者 洽志工業務負責人 晏菽 報名

連絡人:胡晏菽 社工督導
電話:06-5890260分機221
mail:luway32@gmail.com

服務組別:早療日托班
服務時間:11:30至12:30
服務頻率:週一至週五擇一固定時間
服務人數:共需要4位
備註:可發給時數證明或登錄志願服務紀錄冊

【訊息分享】樹谷音樂廳9月份節目表-即日起開放免費索票


【訊息分享】紙風車劇團-『新住民劇場』樹谷演出-免費索票!


志工阿明哥哥的 蘆葦初體驗

Jeffrey Chen

To be honest, I was quite nervous when I first volunteered to work at Lu Wei Opportunity School. I had never taken care of younger children before, let alone disabled children. However, after helping out there for about two months, I realized that this experience taught me as many things as it did to the students.
        Even through my nervousness,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day, miraculously, I found out that Lu Wei acted as a second home to me. I became comfortable to volunteer at the school each day, whil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pected me. The teachers always mixed the daily schedules so that the children could do different things each day. The activities that they did were great for self-development, and to the class as a whole. The teachers were always patient with the kids, even if the children could not complete a task without assistance from others.
        Volunteering there gave me a completely new perception of the disabled. Regardless of different physical appearances, the children at Lu Wei had a common goal for success. For example, every time that the teacher asks for someone to help, most of the students immediately raise their hands to volunteer. This made me think how I was exactly like that when I was their age. Also, when the teacher wants someone to turn off the lights, the child goes to the light switch in his own special way to help. After they complete the task at hand, they always smile and laugh happily. Witnessing these events, I have seen how disabled children can be equally as cheerful and peaceful as normal children, and they could be even better in some ways. When someone gives them a task to complete, the kids walk off to finish the job with no questions asked.
        Also, the teachers prepared special events for the students that I thought were very beneficial for the kids’ growth. For instance, going to the recycling center was a great idea since it was imperative to teach the new generation that saving energy and resources is the first step in preserving our Earth. The kids were overjoyed when they went there, and they were laughed when they took turns going into the recycling center truck.
        After the two months passed, my thoughts changed entirely. Thus, I thank the Lu Wei Opportunity School for giving me this opportunity to help out at their school, and I hope that I am able to continue volunteering to provide another helping hand. Thanks to all the teachers for making this a meaningful summer for me.

----
志工姓名:陳明                                                                              體驗班級:小熊班

   說實話,當我初踏入蘆葦啟智中心的時候,我充滿忐忑不安‧在家裡我是老么,從來沒照顧過小孩,更何況是行動有些不便的孩子‧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得好‧但是兩個月過去了,我深深知道這是難能可貴的經驗,我學到的就像這些孩子們一樣多‧
    雖然剛開始有些手足無措,可是在第一天義工工作結束時,奇妙地,我對蘆葦似乎已有家的感覺了‧之後的每一天我都帶著愉悅的心情來,老師和同學也和我相處得很融洽‧老師總是靈活的調整每天的活動,讓孩子們能接觸學習不同的項目,不但幫助孩子個別的發展也兼顧團體的參與性‧雖然孩子們許多時候需要別人的幫助去完成某些項目,老師總是充滿著愛心來引導他們‧
    在蘆葦做義工也讓我對身心障礙有了新的認識‧不論外在有什麼不同,這個年齡的孩子喜歡做的事是一樣的‧譬如,老師尋求幫忙的時候,孩子們會很快的舉手想幫忙‧這讓我想起我在這個年齡時也是這樣的啊‧當老師請孩子去關燈的時候,孩子總是用他獨特的方法走向開關去幫忙‧完成工作後也會展現愉快的笑容‧參與孩子們的活動讓我見到他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開心,平和,在某些方面他們做的還更好一點‧當他們被要求做某件事時,總是馬上行動‧   
   老師也安排了許多對孩子們很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去參觀資源回收中心,我覺得就是一個很棒的活動,孩子們可以學習到節能減碳是拯救地球的第一步‧當他們輪流上到資源回收卡車時,孩子們各個樂翻了
   過去兩個月我有許多想法改變了‧最後我想謝謝蘆葦啟智中心,給我這個機會當志工,希望將來繼續做志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也想謝謝所有的老師讓我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