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滿


98年2月13日,是我認識她的第一天,她行動不便,視力已漸衰退,佇著柺杖、步履蹣跚、眼光泛紅著向我訴說著自己的不幸與委屈,也因此得知其已多年無依無靠,長年以行乞維生,我看著那身破破髒髒的衣服及略顯老氣的面容,著實令人心疼。但亦如其所說,〝家家有本念難的經〞,言語中她勸戒著我,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經歷,但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在服務過過程中我也漸漸了解,為何你會如此的勸戒我!

在服務的過程,我們都會不斷的與服務使用者討論,對於接受服務的期待為何?記得,每當我問起這個問題,她總是只有那101個答案『我想要見我的小孩』!每當我聽到這樣的回應,我總會自問,這些微的要求過份嗎?

在運用相關資源後,我們找到了家人,當然,不免的是家人也對我道盡了長年下來的辛酸歷程,此時的我心中是有矛盾的,但我也冷靜下來思考,誰沒過去?若不究其過去種種,那麼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一個人的人生更加圓滿。然而,我不再急於不斷的與其子女聯繫,要求其必須出面處理、解決問題,但我偶會主動去電告知,使子女得知母親目前的狀況,過程中子女多無太多回應,頂多只是一句〝好!謝謝!我知道了〞。直到有天接到一通安置單位的來電,表示服務使用者因故病危,家屬一定要出面共同處理後續相關事宜,此時兒子在半推半就之下出面了,不管旁人怎麼勸其放下過去一切,他也總事沉默著,唯一的要求就是〝找我就好,不要再去打擾我弟弟妹妹〞。我想,我們都能體會兒子心中的那份沈重、矛盾與辛苦,因此在討論之下,兒子也同意後續事宜皆由資源單位全權處理。過程中,我們陪伴著兒子一同面對、經歷媽媽人生最後一段道路,等待出殯期間每當有任何事情,我們個管人員總是陪伴在家屬身邊,不再讓他獨自一人面對,直到所有事情皆安頓完善後,兒子終鼓起勇氣說出:我想我們兄弟姊妹都還有能力,我們把媽媽帶回去,自己處理好了。當時的我,心中訝異萬分,怎麼會有這樣的轉變?了解之後,兒子說:因為看到很多跟媽媽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都願意了,那麼為何自己做不到?會讓自己想法上有所轉變,只因〝感動〞!

從事社會工作,有時被數據給束縛著,看到的是打了多少電話、訪視多少次、轉介多少人…等等,但一直讓我保有一份動力,持續堅持下去,願意為更多人服務最終原因,也是那兩個字〝感動〞。

文/ 個管社工 蘇怡如

蘆葦的手工麥芽糖餅




每年的年底蘆葦有兩件大事,一件是校慶園遊會,另一件就是手工麥芽糖餅的製作了。手工麥芽糖餅的特性就是要新鮮,不適合長期保存,無法預先製作等待出貨,所以在聖誕節前的旺季『喜樂工作坊』的工作量是極度吃緊的。

曾當過志工的家長說訂單量多時不但各單位的職員有空都進去支援,連老師放學後都留下來趕工出貨,我跟孩子的媽媽因為也想為中心盡一份心力也當起志工來。進工作坊看到不但桌椅工具整整齊齊,沒有雜物灰塵,工作人員帽子、口罩、手套、工作服齊全,衛生環境是一流的,不由得佩服蘆葦老師們的用心。做麥芽糖餅說難不難,但剛開始總是不熟悉,有點手忙腳亂;這時成人組的學員大朋友也很高興的指導我們要怎麼做才漂亮,夾在餅乾的麥芽糖要多少才合適,真的很投入在工作中,而且熟練到可以教我這菜鳥志工了,但在有這樣的成果之前想必是經過長期的練習和老師耐心的指導。

看著這些大朋友在工作的專注模樣,還有一排排一罐罐的麥芽餅,一方面是感謝大家的愛心購買,一方面則是感動蘆葦為工作坊所做的努力,讓學員們在工作中成長。放學時他們開心的收拾好工具跟大家說再見,還謝謝我們這些志工,讓人感覺到蘆葦提供給他們的真的是個再適合不過的好環境。對我而言,這天的工作也是好久好久以來最有收穫且最有意義的一天了。

文/ 學前日托班家長 陳爸爸

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服務~~當我們成為鄰居


『如果我明天變成障礙者,我想要住在哪裡?我想要和誰一起住?我想要如何被協助?』這一句話出自於內政部所發行的『台灣成年心智障礙者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操作手冊當中,很簡單的一段話,但卻道出了許多人都沒想過的問題,也點出現今服務中值得我們省思的地方;如果你是他,你會希望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是隔離且生活完全被限制的地方?還是可以完全自主,和目前生活在社區中的你沒兩樣的生活環境?

在過去,成年心智障礙者的居住服務,會被直接聯想到大型教養機構,過著和家人、社區隔離的生活,許多的家長往往會顧慮服務品質,而寧願將孩子一直帶在身邊,導致心智障礙者長期閒置在家,能力逐漸退化。然而,大型機構已不再是服務的趨勢,取而代之的是小型化、人性化及社區化的居住服務模式。在國外許多先進國家,早以用社區居住服務模式逐步取代大型教養機構,而台灣目前也已有三十幾個社區居住單位的成立,正改變過去傳統思維,創造一個有品質、符合心智障礙者需求的居住服務環境。

然而什麼是社區居住服務模式呢?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的推展,無非是希望讓在社區中受教育、成長的心智障礙者,當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可以繼續在社區中生活,與家人有共同的生活範圍,延續以往的生活經驗,像一般人一樣在社區中生活,過著有尊嚴、自主的日子;住家的環境選擇在社區當中,可以是公寓、也可以是透天厝,每個家庭最多住6位住民,在專業人員的支持、協助下,住民可以在家庭裡參與並決定自己所有的生活,所住的地方即是他們的家,他們才是家裡的主人。

隨著中心服務對象及其家庭已逐漸邁向雙重老化,社區居住服務的需求也漸漸浮現,終於在2009年8月我們的第一個社區家庭正式入住了;家庭成員共有4位住民,他們為設在新市社區裡的公寓家庭取了名字~~『七美仙境家』,在整個服務過程中,住民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已對『家』產生了認同感,自然且自主的生活互動模式,使他們能擁有和你我一樣的生活方式。以往在家庭裡的角色總是被安排、被家人服務的生活型態,透過專業人員的支持,無論是餐點的準備、家事的處理或休閒的安排…等等,住民們皆可以自己動手做,為自己每天的生活做選擇,也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發現,住民的自主能力與自信心逐漸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也獲得了改變。
此外,社區居住的推展除了專業服務單位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社區的接納;心智障礙者就如同我們一般人一樣,從小即在社區中生活、受教育,或許他的生活需要一點點的提醒,或許他的人際需要一點點的協助,或許他有點特別,但在專業人員的支持下,他已可以成功的成為社區中的一份子,在社區友善的接納下,他可以成為你我的好鄰居,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當中。

文/成人組組長 李之琳

奇美專業團隊在蘆葦




奇美醫學中心於民國89年11月進駐蘆葦提供醫療復健服務,團隊成員中的復健科董莉貞醫師每週定期到中心幫孩子看診時會隨身攜帶「百寶箱」,一方面了解孩子的能力發展同時也是最佳的增強物!並且為顧及孩子不同的溝通需求還自製溝通圖卡冊,所以小朋友聽說要到診間看董醫師都非常高興,由此可見其專業的服務態度可見一般

胡靜宜語言治療師(ST)除了於日常作息中隨時誘導孩子說話外,也藉由溝通圖卡(冊)或溝通輔具來建立尚未有口語孩子與人溝通的管道;為了擴展孩子在社區教學時的溝通表達機會,會不辭辛勞先行拍攝景點照片自製成溝通圖卡讓孩子使用,也利用午餐和休息時間為家長說明相關疑難,從每位家長離開時喜形於色的表情可見其高度的服務熱忱與專業;此外還自費購買多元化、有趣的教材教具以提高孩子們的學習動機,所以也是老師們的另一個教具資源中心。

謝麗君職能治療師(OT)為充分了解孩子的感覺發展,特別編訂「感覺分析調查表」透過家長、老師的紀錄及自己的觀察評估,提供個別化的感覺統合建議及策略;謝老師也特別留意孩子進食時餐具的使用及適切性,例如調整湯匙角度、不同匙面的選擇等等以因應個別化的需要;此外也因班級學生感官需求而設計感統教案並帶領課程進行,讓老師們有教學相長的寶貴機會。

因為「復健應融入日常生活作息中」的理念,所以在班級內隨時可見顏秀珍物理治療師(PT)的身影,也會充分把握可提升每位孩子能力的機會,例如老師請孩子出列作學習示範時會請他們改以雙腳跳的方式出列;而以遊戲方式進行的班級體能課,除了動作發展訓練外也兼顧認知、語言、社交等領域的學習;提供孩子在不同課程使用適合的擺位輔具及因應個別需求改造的上課座椅(例如可改善駝背坐姿和促進下肢承重能力的前傾斜角椅),也是顏老師特別注重的。此外顏老師也隨同老師家訪以了解孩子在家使用輔具的情形,並適時指導主要照顧者相關注意事項,服務到家的精神真是令我們感佩!
身為第一線教保員的我,有關復健的相關技能,都是從做中學習而來,也就是從治療師身上一點一滴挖寶,來運用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所以奇美醫療團隊服務不只讓蘆葦的早療服務更趨於完整,也滿足特殊需求嬰幼兒的醫療復健需求,更促成了醫療和教育間跨專業的合作模式與專業知能提升。

文/學前日托班教保員 鄭季家

平安

親愛的蘆葦之友平安~

謝謝您對蘆葦的支持與陪伴,讓蘆葦服務身障朋友這條路,可以走的鏗鏘有力!這一切都要感謝您的付出與天主的護祐,所以我們要再一次承諾~未來蘆葦也一定會遵循耶穌基督愛人的精神,繼續為身障朋友提供適切的服務。

最後祝您~新年快樂 闔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