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
98年2月13日,是我認識她的第一天,她行動不便,視力已漸衰退,佇著柺杖、步履蹣跚、眼光泛紅著向我訴說著自己的不幸與委屈,也因此得知其已多年無依無靠,長年以行乞維生,我看著那身破破髒髒的衣服及略顯老氣的面容,著實令人心疼。但亦如其所說,〝家家有本念難的經〞,言語中她勸戒著我,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經歷,但不要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在服務過過程中我也漸漸了解,為何你會如此的勸戒我!
在服務的過程,我們都會不斷的與服務使用者討論,對於接受服務的期待為何?記得,每當我問起這個問題,她總是只有那101個答案『我想要見我的小孩』!每當我聽到這樣的回應,我總會自問,這些微的要求過份嗎?
在運用相關資源後,我們找到了家人,當然,不免的是家人也對我道盡了長年下來的辛酸歷程,此時的我心中是有矛盾的,但我也冷靜下來思考,誰沒過去?若不究其過去種種,那麼我可以做些什麼,讓一個人的人生更加圓滿。然而,我不再急於不斷的與其子女聯繫,要求其必須出面處理、解決問題,但我偶會主動去電告知,使子女得知母親目前的狀況,過程中子女多無太多回應,頂多只是一句〝好!謝謝!我知道了〞。直到有天接到一通安置單位的來電,表示服務使用者因故病危,家屬一定要出面共同處理後續相關事宜,此時兒子在半推半就之下出面了,不管旁人怎麼勸其放下過去一切,他也總事沉默著,唯一的要求就是〝找我就好,不要再去打擾我弟弟妹妹〞。我想,我們都能體會兒子心中的那份沈重、矛盾與辛苦,因此在討論之下,兒子也同意後續事宜皆由資源單位全權處理。過程中,我們陪伴著兒子一同面對、經歷媽媽人生最後一段道路,等待出殯期間每當有任何事情,我們個管人員總是陪伴在家屬身邊,不再讓他獨自一人面對,直到所有事情皆安頓完善後,兒子終鼓起勇氣說出:我想我們兄弟姊妹都還有能力,我們把媽媽帶回去,自己處理好了。當時的我,心中訝異萬分,怎麼會有這樣的轉變?了解之後,兒子說:因為看到很多跟媽媽完全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都願意了,那麼為何自己做不到?會讓自己想法上有所轉變,只因〝感動〞!
從事社會工作,有時被數據給束縛著,看到的是打了多少電話、訪視多少次、轉介多少人…等等,但一直讓我保有一份動力,持續堅持下去,願意為更多人服務最終原因,也是那兩個字〝感動〞。
文/ 個管社工 蘇怡如